中民投入股了三家上市房企,还在至少四个城市布局产业地产。
因流动性困难而出售上海董家渡地块的中民投,近日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为实施自救,中民投抛出资产处置计划,拟出售资产清单包含航空融资租赁、健康融资租赁、地产开发、装配式建筑、环保、医院等六大板块。
地产开发板块中,除董家渡项目外,中民投于2015年收购的上置集团、2016年收购的亿达中国也在拟退出之列。
虽然声称“没有布局地产的初衷”,但中民投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房地产资产,规模并不小。
2014年11月,中民投以248.5亿元夺得上海董家渡地块,一举成为上海新“地王”。这距离其中民投挂牌成立,仅过去3个月。此次出让给绿地的董家渡地块,正是这一“地王”项目。
2015年4月,中民投旗下的嘉闻投资砸下45亿元巨资,以非公开的方式购买了阳光城28920.3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8.27%,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截至2018年三季度,中民投仍持有阳光城18.04%的股份。
当年9月,上置集团宣布,已经与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嘉业订立了谅解备忘录。中民嘉业以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嘉顺投资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上置集团149亿股股份,占比72.454%,成为第一大股东。经过一系列股权交易,到去年上半年,中民投持有上置集团74.9%的股份。
一年后,上置集团在伦敦连续买入两栋写字楼,共斥资1.17亿英镑,折合人民币10.3亿元。
2016年11月,中民投以30.14亿港元收购亿达中国53%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到2018年上半年,已增持至61%。
这三次资产运作,并不是直接在一级市场拿地,而是以入股的形式布局房地产。在最新的回应中,中民投对此的解释为,“自2015年开始,部分民营地产企业出现临时性困难,作为肩负抱团发展、承担纾困责任的民营联合体,中民投出资救助,开展股权收购,并计划适时退出。”
除此之外,中民投还在产业地产上有所布局。从公开消息来看,最近两年,中民投至少与4个城市签署了合作协议。
2017年5月,中民投与武汉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5年力争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在汉设立华中总部,并在装配式建筑、港口物流、居家养老、社区物业、通航旅游、产城融合等方面进行合作。
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中民投签署拟投资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中民投将通过股权直接投资、债项融资支持、产业基金合作等方式,“打造以门头沟新城为中心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北京金融次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2018年7月,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民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乡村文化综合体、新能源、智慧出行、社区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9月,许昌与中民投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
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的进展不详,也很难估算其占用的资金规模。但业内人士指出,产业地产投资回报周期长,并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有分析认为,由于房地产资产占用资金量大,有可能率先被中民投出手,用于解决流动性难题。虽然具体的处置方案尚不明确,但未来这些项目都有可能成为中民投的“救命稻草”。